“黄金水道”和“城市名片”明年亮相北京城市副中心

  • 来源:北京日报
  • 2021-07-13 16:53:10
分享到:
  • 收藏

《通州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1年度折子工程》日印发实施。记者了解到,今年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包括文化保护传承、文化内涵挖掘与数字展示、沿线环境治理、文化项目建设、旅游休闲功能、大运河全流域交流合作等七大类40项重点工作。按照此前发布的《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2022年北运河通州段将基本建成城市副中心的“黄金水道”和“城市名片”。

三座古城实施整体风貌保护

2020年6月,《通州区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规划》正式发布。规划系统梳理了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现状,从文化、生态、旅游、开放四个层面,历史、自然、世界、未来四个维度,提出了四大战略定位。本次印发的折子工程则是对规划任务的细化和量化,明确了今年实施的重点项目和任务目标。

通州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明确的四大战略定位中,第一条就提出了建设连通古今的文化魅力之带,打造凝聚悠久历史、荟萃古今文明的“历史文脉”。因此,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成为本年度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共安排了8项具体建设任务,以加强对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其中,路县故城、通州古城、张家湾漕运古镇这三座古城将实施整体风貌保护和利用,打造城市副中心的大运河文化标识区。路县故城整体保护将开展路县故城遗址考古发掘,原址整体保护故城遗址,恢复故城的护城河等原貌,建设汉代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和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今年,项目将完成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先行启动区一期园林绿化工程,推进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设,开展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建设前期工作。

张家湾漕运古镇将在加强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的基础上,保护开发运河码头、运河河道,保护琉球国人墓地、城墙遗迹、大运河古道等漕运遗址,恢复通运桥、善人桥及下码头,结合植被绿化、遗址公园建设等方式展示张家湾古镇城墙遗存,保留历史空间肌理,展现历史城镇格局,重现古镇历史风貌。今年待张家湾古镇地区方案基本确定后,将分片区进行相关建设,并根据实施条件,适当开展文物考古勘探。

通州古城风貌保护方面,按照明清历史格局,通过恢复水系、营造绿化植被、设置文化节点等综合手段,勾勒由通州古城墙、古城门和护城河等构成的历史风貌。今年将做好“三庙一塔”整体提升工作和南大街十八个半截胡同保护规划建设。

潞河驿等历史建筑将恢复

千年漕运史在通州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通州区将加强对大运河古桥、古闸、古坝、古码头的保护利用,推动上码头、下码头、石坝码头等古码头的考古勘探、发掘,逐步恢复明清时期部分景观。对于土坝码头、中码头、里二泗码头等难以恢复的遗址,将酌情考虑设立大运河沿线与运河文化密切相关的标识系统。

通州区还将对潞河驿、验粮楼等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标志运河历史文化建筑进行恢复,推动瓮城遗址广场建设。同时做好玉带河故道、明清通惠河、北运河故道三条河道遗迹及其历史风貌展现,对部分具备复原条件的河段和重点点位进行原址恢复。

此外,大运河还将创建北京东部首个5A级景区,整合“三庙一塔”景区、运河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等运河沿岸文化旅游资源。今年,通州区将积极推进一级游客中心选址、文旅台组建对接等重点任务,以5A级景区标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拓展体验、互动的特色文化增值服务,打造集休闲、度假、体验、购物于一体的5A级大运河景区。

依托大运河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通州区文旅局将以“三庙一塔”景区为核心点,开发建设蕴含运河文化的特色项目,通过科技展示、互动体验、视觉包装等手段,打造运河文化集中展示区。

运河畔特色小镇美美与共

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重点文化项目也是市民关注的焦点,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更是备受瞩目,目前,“三大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已全面完成。北投集团重大项目总监、“三大建筑”项目部总经理陈宏达介绍,结构工程完成后,项目将进入外幕墙施工阶段,今年年底外立面即可亮相。明年年底,“三大建筑”的建筑工程将基本完工,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2023年年底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作为大运河文化带空间布局上的时代文化创新点,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张家湾设计小镇今年也将迎来新变化。其中,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将编制艺术创意小镇规划设计及艺术产业发展规划,以建设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为台,举办艺术节、落地艺术银行等。

张家湾设计小镇将推进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园区建设,办好北京国际设计周,打造城市副中心东南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国际高地。台湖演艺小镇将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和交通体系专项规划,推进京城重工、图书城等老旧厂房改造提升,办好台湖影偶艺术周、台湖演艺艺术周、台湖星期音乐会等文化活动,并启动先行入市地块项目建设。

相关新闻

北运河将现“一条水带穿两峰”

随着北运河通州段40公里全线通航,河道两岸景观“颜值”也将再次升级。目前,水务部门正打造“一轴、两带、两山、13节点”运河风景线,并通过筑山造景,形成山水相望的田园景观。

北运河胡郎路河段附,水面开阔,岸坡郁郁葱葱,崭新的滨水绿道像丝带一样系在河的两岸。“以前这里土堆成片,正常通行都成难题。如今,经过景观带的建设,住在运河边的村民一出家门就可以欣赏到两岸的风光。”据施工第四标段项目负责人介绍,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2018年底启动,今年5月完工,工程从甘棠闸到市界段的治理主要是对主河槽进行疏浚扩挖,改善通航条件的同时美化沿岸环境。

“疏浚河道中产生的700多万方弃土,就地循环利用,将堆砌成大运河岸边的景观山坡,未来可成为通州的最高景观山。”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运河综合治理景观绿化负责人林晨介绍,目前正通过筑山造景,将主要山形放在北运河的水湾处,于河道南北两岸建山,形成“一条水带穿两峰”的格局。其中,北岸为主山高37米,次山在南岸高30米,两山与北运河蜿蜒呼应,营造山林清流的氛围。

根据设计方案,北山毗邻西集镇,为呼应西集镇“生态休闲小镇”的定位,将北山定位为田园慢活养生区,打造康体疗愈景观。山体由1座主峰、1座次峰构成,一大一小的山峰余韵连绵,形成优美的景象和深远的意境。南山位于漷县镇,为呼应漷县镇“文化健康小镇”的定位,将南山定位为乐活生态运动区,打造健身康体景观。

(北京日报记者 孙云柯 通讯员 常鸣 冯维静)

标签: 黄金水道 城市名片 明年 北京 城市副中心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