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如何真正做到育知和育德的有机融合 达到育人和育才的真正统一
- 来源:光明日报
- 2021-03-29 09:55:43
- 收藏
课程思政,就是要深入挖掘并运用各门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有效引导教师发挥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实现各门课程协同育人。可见,课程思政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如何真正做到育知和育德的有机融合,达到育人和育才的真正统一,是当前各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教育价值旨归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理念架构、组织设计、实施推进等多方面着手,凝练经验、总结规律、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着力构建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协同发展体系,实现高校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从“良心活”向“政治强”转变、教学内容从“讲教材”向“讲学理”转变、教学方式从“单独唱”向“大合唱”转变。
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协同。教师首先要增强“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自觉,提升对科学理论掌握的系统性,强化育心铸魂的主动性责任感,将思政教育体系与知识教育体系相贯通。提高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功力,提高思政元素的融入量、提升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度。注重教育内容设计的逻辑自洽和内涵延展,“显隐结合”、以“隐”为主。实践证明,只有做到从设计、实施到效果检验“一盘棋”,以多维的推进举措不断彰显课程的价值属性,做到“课程设计有灵魂、课堂教学有活力”,才能有效释放所有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打造标准与激励创新相协同。课程思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既遵循课程建设的逻辑,又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成才需求;既兼顾课程内容的学术性、发展性,又注重建设的个性化、多元化,做到因材施教、顺势而为。逐渐构建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标准和评价体系,使课程思政要求深入教案修订、教材编审,体现在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结合工作实际和办学特点,在典型示范的基础上实现课程体系、专业体系、学科体系的全链条贯穿,使课程思政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实现全覆盖。同时,要做到创新赋能,鼓励先行先试,将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评优奖励等指标体系中,建立起逐步完善的考核和激励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科学设计与有序实施相协同。教师们需围绕“价值目标”的实现度,对课程思政的内容、手段、方法进行科学设计,将定量与定性结合,改变惯性的“量化”思维,克服用“完成任务”数量来机械评价教育效果的错误倾向。注重渐进化推进,坚持问题和目标双导向,杜绝一蹴而就,防止一哄而起、一哄而散,逐渐实现“建”“评”“改”一体化,切实提高课程思政实效。实践证明,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个性化评价,不搞人人过关、避免层层留痕,从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培养质量等维度进行客观考量,动态监测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建立问题快速反馈和有效解决的评价机制,使课程思政建设行之有效、行稳致远。
(作者:丁义浩,系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东北大学教授)